查看原文
其他

颖儿与曾孝濂老师的三五事

颖儿 重拾自然
2024-09-08

颖儿 

博物绘画爱好者

2014年开始关注博物学,进行博物绘画的创作和推广

曾为以下博物书籍绘制插画

√《呦呦有蒿-屠呦呦与青蒿素》

√《燕园草木补》

√《崀山草木情》

√《滇香四溢》等

2015年11月赴北京大学

参加中国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做发言

2015年12月赴武汉/北京/上海广东

进行博物绘画传播活动

我有时候就问花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,实际上花是种子植物生存和繁衍的,衍化出来的,最狂热最绚丽、也是最奇妙的,表现形态。本意是吸引昆虫和小鸟为其传粉,无意间把地球打扮得五彩缤纷。其实我们人类是自作多情,因为花本意不是为人开的,但是人却能从花那儿,得到了爱和美的启迪。

——曾孝濂

在中国,喜欢生物题材插画的,几乎人人都知道曾孝濂老师。他画的花鸟,真实、细腻、柔美、鲜活,借用某文里的一句话,真真能“把人美哭了”。

曾老师的画

我开始画植物不久就知道了曾老师,心想着这辈子若能遇到老师,聆听老师指点几句,也就知足了。但当了解到曾老师今已年过古稀,深居简出多年,便觉得机会渺茫了,甚是遗憾!

然而,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,人生总是充满惊喜。不久之后我不仅幸运地遇到了曾老师,而且后来与老师又有多次地学习请教、畅谈交流。

虽然已逾不惑之年,但迄今为止接触到的能称之为“大师”的,唯有曾老师了。近距离接触曾老师,不仅惊叹于老师高超的画技,更感触于老师的宽容大度、、正直善良、热情无私、低调谦和、幽默童真、德艺双馨。

算下来,从第一次见到曾孝濂老师到现在,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。上周末中央一台《朗读者》中董卿和曾老师的对话,引发了朋友圈里一大波关于曾老师的采访报道刷屏。

135

我不禁想起了我和曾老师的几件事,在此回忆、记录、分享。

初见

2017年2月12号,正月十六,那天是个好日子。我的十幅作品在首都图书馆展出一周,而且,画展主办方的宋老师告诉我,曾孝濂老师要来画展现场看我。

我顿时惊到了!兴奋之余,想到帝都的拥堵交通,老师已经快八十岁了,大老远折腾过来看我?使不得使不得,还是我去拜访老师更合适吧!我拜托宋老师转告我的想法,得到的反馈是:曾老师坚持要到展览现场去。

135

我和曾老师在画展现场的合影

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下面的这幅照片里,我乐开花的样子说明了一切。

135

曾老师在画展现场点评我的作品

传道

2017年2月24、25、26,连续三天的“科学植物画高级研修班”学费为“0”!!!招生微信推文仅仅两天,就收到全国各地画友们的热烈响应。

为保证学习效果,曾老师亲自筛选学员,严把数量和质量关,最后确定的学员有13名,来自全国各地。

135

研修班全体人员

大家共聚北京自在博物书店,聆听老师教诲,现场实践交流,分享所获心得。

135

曾老师为我现场指导

幽默感十足的曾老师不时和大家调侃,课堂上始终充满欢声笑语。

上课场景

曾老师还从家里带来明信片,现场签名,送给每位同学留作纪念。

曾老师正在为明信片签名

后来,学员们还写了学习心得,下面是我的——

解惑

得知国际植物学大会2017年7月要在深圳召开,期间会举办植物艺术画展,在北京上课的时候,曾老师就鼓励大家积极参与,考虑到我们普遍缺少参展经验,曾老师在研修班结束后,一直通过邮件,和大家保持联络,及时对参展作品的创作进行指导。

我的作品《山丹》,从选题一直到作品完成,全程贯穿曾老师的悉心指导。有邮件为证——

最后画好的山丹的样子——


关于山丹的创作过程,我还写过一篇文章:

最后完成的山丹,如愿入展。我还趁机带娃去了深圳看展,又有机会和曾老师聊天啦!

135

展览现场

135

参展画家合影

大家一起游仙湖植物园,和曾老师一起。一路上,曾老师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花草,热闹而愉快。

135

在仙湖和曾老师一起看花

体贴

2017的秋天,北京798举办了“自在博物”画展,知道曾老师来了,我们几个画友便跑了过去。

得知曾老师的新书《云南花鸟》新书刚刚发售,我们正在交流哪里能下单购买的时候,正巧被曾老师听到,他赶忙大声说:“别买别买!那套书将近两百块,挺贵的,你们年轻人生活压力大,别花钱了,我送给你们每人一套。”

当我拿到签名版《云南花鸟》的时候,又细数曾老师之前陆续赠送的好几本画册,心中感慨万分。我这是何德何能,能遇此恩师!


暖心

平时,曾老师专注于绘画,授意他的老伴张老师用微信和我们交流,转述曾老师的观点。我也渐渐养成了习惯,每每有了新的作品,都会发给张老师,请她转给曾老师过目。张老师总是极其认真地转述曾老师的点评,大段评语,想象张老师敲字的样子,我的心里都特热乎。

前几天,转发采访曾老师的微信推文,分享张老师的回复——

为老师祈祷,祝福老师健康平安,每天幸福快乐。

为自己加油,努力成为老师希望见到的样子。

最后一起欣赏曾老师78岁生日时候写的诗——

“信手涂鸦一顽童,机缘巧合入画途,以腊叶标本为依据,为植物志画插图。世人多不屑一顾,我偏觉得味道足。既要坐得冷板凳,也要登得大山头。时而心猿意马闯深山老林,领略狂野之壮美;时而呆若木鸡静观花开花落,澄怀味象,感悟生命之真谛。动静之间寻觅灵感之沃土。以勤补拙,死抠硬磨,练就无法之法。凝花鸟树木于笔端,哄慰自己,也给观者留下些许回味。随意而安,尽力而为,平平淡淡,自得其乐。”

135


-END-


如果喜欢,请赞赏

如果爱我,请转发

编辑|西遇





重 拾 自 然


— 让科普更加科学  让科学更接地气 —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

微信号:zhiwufenleiqun

新浪微博:重拾自然

新浪博客:重拾自然

注:本公众号由重拾自然工作室运营

重拾自然工作室长期承接以下业务:

野外科学考察,物种鉴定,科研材料采集,户外拓展活动与博物旅行,家庭园艺,自然、文创课程分享,自然类自媒体运营与主题影展,基础农产品推广与自然农业传承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重拾自然工作室,了解更多活动和产品

声明

1、本公众号推文部分涉及观赏、食用、药用的介绍仅是根据作者生活经验或文献检索的个人分享,未经任何科学考证,如需使用,请自行谨慎甄别或咨询更专业人士,同时也绝不作为野外采挖的依据。

2、本公众号头条推文均为原创内容,欢迎阅读者在个人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;谢绝改编、摘录、部分转载,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。转载时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,并保留本声明。

3、超出上述许可的范围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印刷品等,如需转载或使用,请先发函至邮箱zhiwufenleiqun@yeah.net联系。如有非法转载,将追究一切侵权行为。公众号长期接收自然类原创文章,投稿可发至邮箱zhiwufenleiqun@yeah.net,谢谢。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重拾自然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